欢迎光临云开体育app网页版在线平台网站
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
云开体育app网页版在线平台

联系人:冯先生

手机:18688688353

联系人:邓先生

手机:13431303538

邮箱:659925433@qq.com

地址:东莞市长安镇宵边社区新河路20号二楼

行业新闻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九龙人看九龙镇

来源:云开体育app网页版在线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31 21:22:14  浏览次数:

  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境内,明月山、铜锣山、华蓥山三条山脉平行排列,形成三山两槽的特殊地形。九龙镇位于邻水县东槽的东南端,大洪湖库区中下游西岸,系邻水县与重庆市渝北区、长寿区交界的集贸重镇。

  上世纪八十年代,邻水县编有乡土地理教材,开篇第一句就是:邻水地形,三山两槽,九龙丰禾,鱼米之乡。我1985年师范毕业,在那个尚未完全脱离温饱的年代,冲这鱼米之乡来到九龙石鼓,1988年又随夫调入新合学校至今。

  那时,九龙区辖石鼓、新合、九龙、仁和(现黎家)、幺滩(现御临)、雷公(现合入御临镇)、风垭七个乡镇,1995年撤区并乡,新合、石鼓、九龙合并成立九龙镇,我就名副其实成了九龙人。

  2019年12月,风垭乡也合并到九龙镇来。如今,九龙幅员面积87.6平方公里,场镇面积3.5平方公里,辖5个社区,14个村,户籍人口7万余人,场镇非流动人口近4万人。

  九龙鱼米之乡名不虚传,区域内大部分属平坝地区,少部分是丘陵地带,以种植水稻、玉米为主,渠塘养鱼及水禽。民以食为天,自古以来,九龙农村都沿袭种养模式。

 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,九龙场镇就一条街,从头走到尾不足200米,常住居民不过几千人,房屋大部分是架子房、土坯房,低矮、陈旧。供销社、综合商店以及制造农机的铁木社,这些国营和集体单位稍稍气派一点,但都是平房。九龙中学、初中、小学几个校区建有一些砖瓦教学楼,也是很多年前的土瓦房,破破烂烂。泥土操场,一到下雨天,到处坑坑洼洼,一脚踩下去,很深一个脚印。九龙中学的前身是慎修私立中学,系解放前夕九龙民主人士冯滋生所建,但凡上了年纪的九龙人都知道。冯滋生办学的义举,被作为佳话传颂了几代人。此校历经几十年的沧桑,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大部分房屋已摇摇欲坠,但还是被用作教师的宿舍。

  乡村房屋都是土瓦房,很多一大家子人挤在又破又小的房屋里,阴暗、潮湿,甚至有的家徒四壁。

  古称九龙场为邻水四十八场之首,九龙镇是邻水东槽的商贸重镇,离邻水和重庆城区较近,历来是邻水面向重庆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,辐射带动渝邻交界周边近10个乡镇约20万人。

  改革开放前,物资匮乏,商品单一,加上经济落后,人们连温饱都没解决,更谈不上追求什么时尚。一到赶场天,方圆几十里的乡下人都把农副产品挑到九龙场来卖,换点称盐打油的钱。一条又短又狭窄的街道,挤得水泄不通。乡下人大多挑着担子,更显拥挤。街上讨价还价的吵闹声震耳欲聋,随处听到挑着农货的男人大叫:“遛起!遛起!扁担掇背。”一不留神,肩上的扁担真的把人家撞了。被撞的人怎肯罢休?好事之人又一阵围观和煽动,就引起一阵推攘,甚至斗殴,狭窄的街道更加拥挤混乱。小孩子挤得脚不着地,稍小的孩童被挤得、吓得哇哇大哭。趁混乱之际,扒手有了下手的机会。不时有人大叫,“快点抓住那个摸包匠!”一大群人大叫,追赶,钱被盗的人哭天抢地,卖点鸡鸭蛋或粮食可怜兮兮的一点钱,一家人还等着急用呢?令旁人跟着咂舌同情。

  乡村,农民为争田边地角,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破口大骂、打架斗殴,偷鸡摸狗之事也屡见不鲜。

  那时九龙街道没有公共厕所,人们内急了,就在街道的巷子里大小便,所以,有几条小巷子名字就叫“尿巷子”。经过那几个地带,很远都能闻到刺鼻的尿臭。街道尚且如此,农村脏乱差就更加不用说了。

  那时,很多家庭连电视都没有,更不用说其它电器,但供电量还是不够,不管城镇还是乡村,经常停电。由于电力不足,多数时候六十瓦的电灯光也如星光一样昏暗。特别是一到夏天,用电量稍大,电表就被烧,只有靠蜡烛、煤油灯照明。农村没有自来水,祖祖辈辈都在老井里挑水,若遇到干旱,人们就到处找水吃。

  整个九龙镇只有两条过境泥石公路,大小车辆都从这两条路通过,路面被碾得坑坑洼洼。车子一过,晴天灰尘翻滚,像放烟雾弹一样;雨天,泥浆四射,溅得路人、墙壁满身都是泥浆。乡间都是羊肠小道,去场镇外走一趟,稍不留意,手脚都会被路边的禾草划出大大小小的口子来。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杨柳沟村,离九龙场二十公里左右,爬坡下坎。农产品挑到九龙来卖,一旦货物卖不掉,还要挑回去。一面要走三四个小时,卖掉东西,又要买一些日用品回家。乡里人赶场都是一担子出,一担子进。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,回到家天都差不多黑了。

  八十年代后期,乡村有了机耕道,有了拖拉机、自行车,人们买卖货物稍稍方便一点,但多数人还是步行,肩挑背磨。记得1995年,由于雨水过多,街道和村里机耕道都被碾成大小不一的壕沟,沟里填满很深的泥浆。只有几米宽的街道,却要绕几十甚至几百米才有一处能够横跨过去,人们长年累月只能穿长筒靴,出行相当不便,过往车辆经常被陷在泥坑里。

  改革开放后,农村人不满足那一亩三分地的劳作,九十年代初期,前卫的青年人南下淘金,一些精明的乡下人来到城镇摆摊设点,做起了生意。九龙工商所专门用石棉瓦盖起一个简易的农贸市场,为那些骑着自行车拉着商品走南闯北的商户提供了交易的场地。

  包产到户后,人们有了余粮,在国家的菜篮子工程推动下,政府全力发展生猪饲养。农民除了种植粮食,家家户户养起了生猪。行情不好时,养猪也有亏损。但农业生产要肥,就算亏钱,他们也要养。农民时常一句话是:“逢贱莫懒,逢贵莫赶。”“养猪是个集钱罐。”他们勤劳一点,就把猪养出来了,多少也是一笔收入。

  九龙坝子一马平川,田多,水源充足,为养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政府因地制宜,宣传引导养殖蛋鸭,政府整合农技校、畜牧兽医站,请专家、技术员来实地培训养殖技术,讲解家畜家禽的疾病防治。对于贫困户,政府每年免费发放一些鹅苗、鸭苗、猪崽饲养。这样,九龙养殖业很快发展起来,生猪几乎家家都养,十有八九的家庭都养蛋鸭,几只、几十上百只,多少不等,特别是九龙赶鸭享誉川东。九龙赶鸭最出名的是补巴村八组的何闰月。我父母和妹妹做饲料生意,何闰月跟我们家打了二三十年交道。

  何为赶鸭呢?夏季水稻收割后,养鸭专业户,几个人赶着几千只二十几日龄的幼鸭,从九龙家乡出发,沿着收割后的稻田一路放牧,经过一两个月时间,当赶到重庆时,鸭子也长成商品鸭了,就地出售。整个周期,只有小鸭还没下田期间,喂一些饲料,鸭赶下田后,就捡食水稻收割后散落的稻谷及稻田里生长的田螺、水草,养殖成本极低,所以,九龙赶鸭一直沿袭至今。

  何闰月每年卖鸭回来就来我们家门市聊天,他说一只鸭苗一般一元到两元,一只鸭饲料钱只要一两元,也就是一只鸭成本只要三四元、四五元,但要卖十元到十几元,他一批赶鸭4000到6000只,请几个人帮忙,销售后除去所有开支,行情好,鸭子损失不大,2个月下来纯利润有2到3万元左右。去年,我看见已经七十几岁的何闰月,他说几个儿子在外面打工也找了钱,家里修了几大栋砖瓦房,儿子们不准他风餐露宿赶鸭了。

  观音一队有个养鸭户叫张行兵,1995年时,他养了100多只蛋鸭,每个月除去买饲料的钱,净赚1000多元。他说,现在每月收入1000多元,算低收入。我查了一下工资,1995年时,我和老公都是有10年工龄的教师,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总和才300多元。养鸭既有收入,鸭子在田里活动,又为稻田除草、除虫、为庄稼施肥。农民尝到了甜头,就自行饲养了。九龙像张行兵这样的养几十上百只蛋鸭的养鸭户很多,每场卖蛋的市场都是很长一条街,专门收蛋加工皮蛋的就有十几家。

  随着养殖业的兴旺,腊肉、香肠、皮蛋、盐蛋加工和板鸭生产风生水起,九龙出现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作坊,八九十年代九龙出现的李板鸭至今还畅销邻水。四化桥的张二、羊鹿滩的谢书万、食品厂处的邱三,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加工皮蛋至今,生意一直兴旺。张行兵后来也不养鸭了,专门加工皮蛋,现在仍然从事这一行业。

  九龙的皮蛋、盐蛋、板鸭、生猪、鸡鸭等,在重庆市场占有很大的市场。2000年以前,九龙每天有几百头生猪、几车皮蛋运往重庆,运输业也拉动起来。九龙人李明得、刘丹杰在重庆开有几个生猪屠宰场。随着这条链条,养殖户、家庭加工厂、商户腰包都慢慢鼓了起来。很多家庭的生活开支、几个孩子读书,都靠种养植收入。比如:农华村的张四家、桂林村的仇文一家,靠每年养100多个蛋鸭,培养几个孩子上大学。

  由于农产品的流通,带动起运输业。那时,陈昌明、杨明德、李文、刘风成等的十几辆大东方车每天昼夜来回于九龙与重庆两地,把农产品拉下重庆,从重庆为九龙的零食商拉回副食、电器以及其它商品。

  除了农牧业的振兴,商业也快速地发展。八十年代后期,商品紧缺,有眼光有胆识的人就地办起了加工厂,百林衬衫厂,范家、冯家、陈家童鞋厂,解决了九龙大量的劳动力就业,也为九龙发展添砖加瓦。

  九十年代后,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推进,政策的全力支持,九龙更涌现出了一批前卫的建筑商。比如:李勇进、刘丹如、黄龙凤等,他们从九龙白手起家,一路创业,打出邻水、走出四川,奔向全国各地,成为九龙人民的骄傲。建筑业的兴起,又涌现出大批的建筑工人。随着大批庄稼汉子改行当建筑工人,城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,乡村,白墙红瓦的砖瓦楼,星罗棋布。是这些农民工,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,为城市和乡村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。

  外出的商人和打工者,亲连亲、戚连戚,带领很多乡亲外出务工,一起致富。他们都以为:他们之所以致富,一靠党的政策好,二靠当地政府部门搭建平台,提供良好服务。所以,他们饮水思源,致富后不忘家乡,回报家乡。像成都朝阳公司捐款修建九龙卫星村的昌华小学,刘丹如捐款修九龙牌坊,刘丹如还为九龙的教育发展多次捐款,多次资助九龙中学、九龙镇中优秀教师假期旅游考察。还有很多九龙商人为家乡的发展捐款捐物。

  自九十年代后,九龙场镇商品房建设如火如荼,原来破破烂烂的九龙场镇改头换面,由原来狭窄的一条街扩展成了多条街道,大街小巷,纵横交错。街道扩大了数倍,外出打工的九龙人,回到九龙就要迷路,他们心里只有龙脑壳那里的地标。他们从外地回来,只到龙脑壳处,只有找到龙脑壳,才晓得自己家往东西南北那个方向走,闹这笑话的还不止一人两人。

  现在,九龙场镇面积3.5平方公里,非流动人口4万人。多数是近十年从乡下迁来的农户。有的是儿女在外挣钱了,在街上买房给老人养老,有的是孩子从乡下转到镇上读书,老人或父母随之而来照顾孩子。

  九十年代后,政策开放,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城镇化建设的兴起,附近乡村都往城镇赶。农村青年结婚,除了家电家具齐全,在城镇就要有一套房子。

  绕九龙场有条河渠,虽不大,但自古以来,终年是潺潺流水,沿河两岸,垂钓、捣衣、淘菜,成为一道风景。夏天,那条河更是孩子们的乐园,洗澡、摸鱼、搬螃蟹。要是井水枯了,人们就在河里挑水吃。这条河陪伴了多少代九龙人的成长。

  这条河下游有个滴水岩,在九龙镇下方。河水绕过九龙场镇,到达滴水岩处,从崖上流下,摔在崖下的礁石上,飞珠溅玉,河水清澈见底。两岸风景优美,是人们游乐、踏青的好去处。

  自从九龙场镇人口飞速增加后,生活垃圾污水往河里任意排放,这条绕场河成了又黑又脏的臭水沟,沿河居民苦不堪言。为治理环境污染,九龙政府多方奔走,争取资金,投入大量人力物力。现在,全场镇的生活垃圾污水统一排入河旁建的一个大管道里,在下方滴水岩处建有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,集中处理场镇污水,九龙的绕场河又恢复了昔日的洁净。河两岸多处商品房矗立,河堤杨柳依依,雨季,河水上涨,真有江南水乡的韵味。经常,几只白鹅在河里悠闲游戏,“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”,一副动态图画让人赏心悦目。

  由于政府重视环境保护,九龙生态逐年变好,近些年夏季,傍晚时分,成群结队的燕子从四面八方归来,在九龙场镇上空翩翩起舞,穿梭欢叫。晚间,它们栖息于街道两旁树上、电线上,与附近的居民和谐相处。一排排的电线上,密密麻麻,等距离站着无数只燕子,上千米几排的燕阵,宛如五线谱上美丽的音符,为九龙的生态奏出了一曲动人的乐章。

  场镇的商业随时代变迁而发生着变化,几条街的副食百货、各种品牌服装,高中低档商品琳琅满目,花色品种繁多,各种水果,随时都能买到。建材家居、美容美发、养生塑形、高档餐饮、歌舞厅、快递公司风生水起。不用出门,就能买到各国各地的各种商品。同时,农民也开起了网店,做起了微商,农产品也利用互联网销往到各地。

  近些年,政府利用一些优惠政策,搭建平台,提供条件,吸引在沿海一带开服装厂、毛织厂、鞋帽厂的九龙人回乡创业。利用他们的技术和资源,在九龙办加工厂,他们生产的产品销往重庆等大城市,减少中间环节,缩短运输距离,减少相关成本,沿袭了深圳、珠海前店后厂的经济发展模式。这些办加工厂的老板,免费培训农民工上岗,吸引原来远走他乡,在沿海一带打工的技术人员回乡就业,既能照顾孩子读书,照顾老人,闲时还能在家搞种养,拓宽经济门路。

  九龙政府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优势,建立全县唯一农产品加工园区,谭妹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、“吕氏春秋”腊肉厂、四川菜篮子食品有限公司、陈龙手工挂面厂等多家加工公司先后入驻园区生产,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

  种下梧桐树,引来金凤凰,九龙经济的腾飞,招来了浙江的昌海龙、温州华联等大型超市、以及江浙一带的珠宝商、服装零售商,在九龙落户。九龙新建的综合农贸市场大厅内,副食百货、宰杀加工、蔬菜等农副产品,按品种分区销售,宽敞、整洁、明亮,室内买卖,轻松愉悦。大厅外的粮食,竹器、禽、蛋交易市场,也搭有钢架蓬,为买卖双方遮阳避雨。市场内,水泥台架、垃圾箱、厕所、水、电,配套设施齐全,清洁工不断来回清理垃圾,改变了原来农产品交易市场脏乱差的格局,为乡镇人民提供了更舒适的买卖环境。

  九龙镇是邻水最大的产粮基地和畜禽乡镇,素有“邻水粮仓”的美誉。其中黄泥再生稻米多年来已形成品牌优势。农村,中青年人都外出务工,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,村庄空置率高,前些年,土地搁荒多。针对这一特性,政府对田地实行改造,把不规则的田改为方块田,能够直接进行机器耕种、收割,减少了劳动力,降低了种植成本。还通过土地流转形式,成立种植合作社,邻水县豪强农机农艺种植专业合作社租种三千多亩水稻,保证全镇水稻、玉米、大豆、蔬菜等传统作物稳定生产。在家的农民去合作社打工,既有土地租赁收入,又有工资收入。外出务工的农民土地不打荒,多了租金,又放心在外挣钱。一到八月,一望无际的金黄,江浙一带的几百台收割机来到九龙,散布在田野,轰隆隆唱起丰收之歌。

  杨柳沟村利用丘陵地区的坡地,退耕还林,种优质品种巴山脆红李和茵红李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,马盐贫困村利用坡地种柚子、为农民增加收入,脱贫致富。退耕还林,保持水土流失,把荒野变成绿水青山,维持生态平衡。通过种植果树,增加了村民收入,净化空气,美化环境,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。

  农华村民张八在重庆做了二十多年生意,朋友介绍花椒市场需求量大,他和爱人就去江津花椒基地当地考验查证,跟着椒农种植一年多,掌握花椒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,通过亲身体验和多方调研,觉得种植花椒收入高,并且一次种植多年收获。他们请专家对本村几个组的土壤,进行化验,适宜花椒种植,于是与朋友一道回到老家,租了几百亩地,成立“齐创花椒种植公司”,种起了花椒。附近几个组在家的乡亲,就到他们花椒基地劳作,一年下来,比自己种庄稼收入高多了。2018年种植的花椒幼苗,今年已确定进入盛果期。齐创花椒基地离九龙场镇几千米,基地里四通八达的水泥观光道,犹如布满全身的一条条血脉。早上、傍晚,很多九龙场镇居民到花椒基地去跑操、散步,看着满树累累的花椒,虽不会垂涎欲滴,但满目的苍翠,养眼养肺养心。花椒红了,翠绿的叶片间缀着一堆堆的朱丹,红绿交相辉映,别有一番风味。花椒成熟季节,转路游园的人们,一个个带回大包小包的果品,满载他们的喜悦和满足。

  九龙手工挂面、八角豆腐干、马盐豆花、九龙阴米麻糖等土特产久负盛名,是人们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佳品。其中,陈龙手工面、秦氏手工面获得广安市知名商标。

  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,青睐高蛋白低脂肪又环保的动物食品。根据人们饮食文化的改变,精明的九龙人搞起了特色种养殖业,新合琨玖养牛场、羊鹿养牛场年出栏肉牛上千头。琨玖养牛场利用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,农民入股分红,一起发展,共同富裕。里仁村几百亩的甲鱼基地、牛蛙基地既带动当地百姓致富,又填补了市场的空白。

 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,乡间中青年人大部分到外地打工或经商,见了世面,学了技术,积累了财富。如果你有空去乡下走走,村村寨寨、每家每户都是漂亮的小洋楼,有的还修起了别墅。很多农户不但在城镇买房落户,还把孩子迁到城里就读。即使乡村有那么一间两间土坯房,也是主人为了留住纪念,留住乡愁。有些贫困户的危房,或者不适宜居住的地方,政府也利用易地搬迁政策,对危房做改造,或者易地搬迁,给他们建漂亮的安置房,让每个农户做到“两不愁三保障”。电改、水改、改厨改厕后,农村家家都安有自来水、天燃气、太阳能,电器俱全。厨房、厕所明亮、洁净,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。最难得的是乡村农户宽敞的院落、清新的空气、满目的苍翠,是城里不能够比拟的。九龙最偏僻的杨柳沟村,2017年全部土坯房改建成漂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,杨柳沟村土坯房改造在邻水县是最先进的。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楼房坐落在两条山脉脚下,家家宽敞的院坝,周围金属栏杆,围出一个个独家别院。院里,一树树三角梅辣,热情奔放,玫瑰、栀子飘香;院外,平坦而而长的腹地,庄稼随四季而变化,身入其中,如诗如画,如梦如幻。

  现在,农村人农忙时搞种养,农闲时一样的会享受生活,打牌、跳舞、转路溜达。记得九十年代初,我们二十多个体弱多病的人,在九龙场组建一个团队,健身。大家分头去找场地,找了很久,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。最后,我们只好在街道一老人家的屋檐下运动。二十多个人,挤挤麻麻站成一排,在屋檐下摆腿扭腰,引起附近居民的围观。一大群人对着我们指指点点,挤眉弄眼,说我们不务正业,吃了饭没事干,说我们是神经病。

  当下,九龙八角新农村、盛世华城广场、街道的角角落落,到处都是跳坝坝舞的。在乡下干了几十年农活、近些年住到街上来的农村老太,也会打道钱、拉二胡、打太极了、跳坝坝舞了。早晚,场镇外几条公路上,转路的人川流不息。如今,跳舞、转路慢慢的变成了九龙人的一种时尚,一种生活方式。

  九龙镇原有贫困村7个,建档立卡贫困户1563户,除享受在国家优惠政策外,政府连同各级部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,给他们传授知识,请技术人员给他们传授技术,多条途径让他们脱贫致富。马盐村、观音村、羊鹿滩村、黄岭村、沙坝村、杨柳沟村、五里冲村2016年、2017年摘掉贫困村帽,2019年末所有贫困群众全部顺利脱贫。通过办集体种养,这些村2019年村集体收入均达到25000元以上,现在各村的优化正在不断完善。

  现在,农村不但住房大大改观,村村通水泥公路连到千家万户,很多农村家庭买了小车,六七十岁的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赶场、拉农货。每个村都有农用客车,农民出入十分便捷了。

  现有九龙镇出川入渝主要通道4条,省道202九龙段全线建设正快速推进,成宣大邻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正在抓紧规划实施。经过政府各部门多方督导、引导,农民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,房前屋后还种植一些花草,景观树木,美化环境。通往场镇的几条路口,建有公共厕所,漂亮、卫生。乡村公路旁也安装了太阳能照明灯,各个村庄有垃圾桶,有专人清洁道路。各村网络覆盖,老人们想儿孙,开个视频电话,随时随地,音容笑貌就在面前,减轻了过去那种互相挂念的煎熬。

  九龙还是邻水县农村教育发展先进乡镇,镇内有省级示范高完中1所、初级中学1所、中心小学1所、中心学校3所、中心幼儿园1所,第二小学、第二幼儿园建设及九龙中学扩建工程正快速推进。九龙中学、初中、小学教学楼面积是原来的几倍,教室宽敞明亮,有现代化的功能室和教学设施设备,更有优秀的教师。九龙中学、镇中还建有塑胶田径运动跑道,篮球场、排球场、足球场。学校除了办学条件优越,初高中学生还实行住校管理。九龙中学高考升学率连续近20年保持广安市农村中学第一。

  九龙镇是全县旅游资源大镇,铜锣山色、平坝景观、洪湖风光相映相融,是湖岛资源开发、户外休闲旅游的绝佳选择。近年来,九龙镇荣获“全国重点小城镇”“全国文明镇”“四川省百强示范镇”“四川省文明场镇”“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”等荣誉称号。

  2020年,县委明白准确地提出,以九龙镇、黎家镇、丰禾镇、御临镇为核心区域,建设洪湖新区的发展规划,并将九龙纳入全县五个中心镇之一,集中力量打造邻水县域经济副中心,成为成渝双城后花园。九龙作为邻水东槽绿色经济走廊上的龙头,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有可期、大有可为。

  相信不久的将来,洪湖新区经过政府强有力的打造,交通更加便利,山更青,水更秀,林更幽。湖里鱼翔浅底,湖面白鹭翩迁,百舸争流;湖岸桃花似火,风吹垂柳,摇曳生姿;田野,稻香蛙鸣;林间,知了奏乐,花果飘香。一定会吸引更加多的游人来洪湖新区旅游观光,垂钓、赏湖光山色,品瓜果、尝美食,那时九龙大地将更加富饶,九龙人民将更加富足。

  刘琼,中学高级教师,喜爱写作。曾有文章发表在《神州杂志社》《学习周报·教与学》《文化艺术报》《文学百花园》《世界汉语文学北方版》《木兰文学》《西南作家》《当代校园文艺》《广安日报》《成都日报》《广安文艺》《邻水文苑》等多家平台。其中,散文《月夜搬蜂》获2018年四川省报纸副刊散文随笔三等奖。